說起慈禧,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但是大多數人對她的印象停留在國中、高中的歷史課本上。我們知道,歷史課本上的慈禧,和武則天齊名,掌握了很大的權利,在清朝晚期的時候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雖然大部分更可能是消極的。
慈禧一生都喜歡榮華富貴,晚年更是揮霍無度,在某些層面上,對清政府的滅亡起到了間接的加速作用。而對慈禧的長相,更是只停留在課本上。
原名葉赫那拉氏,十七歲時被選秀入宮,二十一歲生下皇子載淳。俗話說,母憑子貴,載淳是咸豐皇帝唯一的兒子,慈禧在第二年晉封懿貴妃,身價、地位,一路水漲船高。咸豐皇帝身體并不太好,又加上朝政大事壓力重重,內憂外患,英法聯軍的入侵、太平天國的興起,讓咸豐皇帝心力憔悴。
1861年,咸豐帝去世。
咸豐帝死后,皇子載淳成為接班人,也就是同治皇帝。隨著新皇帝的上任,身為母親的慈禧也被尊為皇太后,但是慈禧是個野心極強的女人,她通過發動辛酉政變,擁有了權利,垂簾聽政,成為了實際的掌權人,這個局面一直持續到同治離世。
同治一生沒有子嗣,于是慈禧大手一揮,讓自己的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就是我們熟知的光緒皇帝。需要注意的是,光緒當政時期,國家的大權仍掌握在慈禧手中,期間雖發生過歸政于光緒的情況,但不久又收歸慈禧手中,慈禧仍然是實質上的掌權人。
光緒皇帝駕崩之后,慈禧再次選擇年僅3歲的溥儀為帝,1908年11月15日,溥儀登基,慈禧太后的生命也終于走到盡頭,在不舍中離開了這個人世。
很多人都從課本上,或者網上看到過慈禧的長相,包括一些文學作品的丑化,使得現存的照片中,慈禧的表情絕大部分都是丑陋的。說來也符合人們對她「老妖婆」的刻板印象,但是那都不是慈禧真實的長相,也正因為如此,不僅是學術界,包括普通人都很好奇她真實的容貌是怎樣的。
在美國的博物館,人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美國博物館現在還存有慈禧的畫像。這幅畫像中,慈禧是一個因為保養得宜而非常好看的人,從臉上完全看不出來年齡,而且看上去很有氣質,與當時受壓迫、受奴役的民間群眾有著天壤之別。
根據史料記載,在當時,慈禧特別關注自己的長相,那時候的人們也會溜須拍馬,據說夸慈禧長相好看的人,都被升官加爵了。
更有傳言說到,在外國使者覲見時,看到慈禧,直呼「小姐姐」,20多歲的軍官對60歲的慈禧還一見鐘情。這雖然一聽就是夸張了,但是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慈禧的容貌水平。
其實我們也能理解她到底是怎麼進行保養的。慈禧作為國家權力的真正擁有者,大清朝的所有資源都能被她一個人所用。慈禧的吃喝用度是我們現在的普通人所難以想象的,在電影《末代皇帝》中,慈禧臨終前還喝了王八湯,去世后嘴里還含了夜明珠。
都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別說作為一國當權者的慈禧了,那時的大清國庫早已虧空,內憂外患,但是慈禧仍不斷揮霍,生活每天都無比奢華,在保養方面仍大力投資。我們知道當時的生產力是很低下的,而與美容相關的方面并無科技可言,當時的人們都是用古老的方法美容養顏,慈禧就曾頒布法令,讓全國各地的大夫、醫者都進宮,進言關于保養容顏的方法,提到的方法她都試過。
所以我們現在所能接觸到的關于慈禧長相的照片,大部分都是被丑化過的,或者是后人通過各種技術合成的,并不是歷史上真實的慈禧面容。
試想,慈禧當年選秀進宮,那本身的容貌并不會差,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但是在大多數人心中,她只是一個貪圖榮華富貴的壞女人,使大清朝陷入了滅亡的境地,所以人們心中不自覺地把慈禧想象成一個面容丑陋的人,事實證明,這都是先入為主的偏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