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期印度這個國家又再次成為了大眾討論的焦點,而人們對它的評價也是各有不同,其實拋開軍事方面的問題不說,印度有很多方面都很值得人們去探索,比如某些領先世界的領域,制藥業以及電子科技等等,并不像人們所了解的那般落后,而說到經濟發展方面,除了農業還有漁業,也像開掛了一般。
印度向外出口的魚的數量可以位居全球前幾位,曾經在當地的恒河里就生存著不少,用泛濫成災來形容最為適合不過,而了解過這條所謂的「圣河」的都知道,它的臟污程度是世界周知的,里面經常充斥著垃圾和尸體,還有不少人在此沐浴,但偏偏就是有一種魚可以在此好好活下來,它就是鯰魚。
其實除了恒河之外,當地的商人們養殖的也多是這樣的魚類,而之所以會在數量上占據優勢,也是跟他們的一種養魚方式有關,重點在于四個字也就是「饑餓養殖」,顧名思義在魚兒們餓的時候不及時給它們喂養飼料,等到了即將長大的時間之后再投放,它們就會全部游過來瘋搶,自然會長的很大很快。
不得不說這種方式真的是很硬核,但也符合開掛民族的特質,再說鯰魚可是典型的生命力頑強,無論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夠安然無恙的長大,甚至連淤泥及腐肉都可以吞進肚子里,養殖戶們根本就不用擔心它們會對環境以及食物有什麼特殊的要求,也就是沒那麼金貴。
其實鯰魚在我國也是很常見的,主要都是分布在長江和珠江流域,因為肉質十分的鮮美,加上沒有多少刺,一直都是很多人餐桌上的美食,同時它們的繁衍能力也特別的強,一年可以生產三四次,而每次都能夠產出平均2000粒,應該會是吃魚愛好者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