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攝影,聽起來好像很難,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人像攝影=寫真,只有專業攝影師才能拍好。
而自己拍的人像,只能算是記錄。
能把人拍進畫面,留個影,就成了。
但事實上,即便是我們的日常隨拍,其實只要稍微動動腦子,掌握一些得當的技巧,也是可以拍出不錯的作品的。
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10個日常拍好人像的「小技巧」,操作簡單,絕對有用!
01改變你的視角通常,我們拍攝人像時,習慣性的視角是要將鏡頭和被攝物件保持水準。
這樣的拍攝角度無功也無過,但是,如果你想讓照片更有意思一些,也許,就該嘗試換個視角。
比如,從上向下的俯拍:
或者貼近地面,從下向上仰拍:
無論哪種方式,你都會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讓別人欣賞你的作品。
02眼神交流的遊戲通常拍人像,我們總是叫模特看鏡頭,同樣,這樣的照片也是無功也無過。
要知道,拍攝物件的眼睛其實是引導畫面的重要因素,所以,適當的在眼睛上做些文章,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比如,在拍攝時,讓拍攝物件的眼睛看向遠方,當TA把注意力集中在相機視野之外的東西上時。這便是為照片創造了一個畫面之外的興趣點,那觀眾也會順著TA的眼神思考,
「他在看什麼,他在想什麼」 ,甚至,模特的眼神方向也可以將觀眾的眼睛吸引到圖像的邊緣,這樣,照片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會更強。
或者,你可以讓拍攝物件看著場景裡的某一個具體的東西。比如一個孩子看著一棵樹,一位母親看著她的寶寶。利用這種眼神上的互動,就相當于給你的照片在人像之外創造了第二個興趣點,通過TA與人像之間的關係,從而説明圖像創建一個「故事」。
03打破構圖陳規當我們給一個人拍照時,有時會過于的墨守成規。
比如,我們總是習慣拍攝全身的人像,將人和景色結合在一起。
也許你不敢嘗試大頭照,認為那樣會放大缺點,失去環境背景。
但為什麼不試一下呢?
試試把人物放在一些你覺得不可能的位置,或者選擇一些你不會使用的焦段,有時沒准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04運用光線拍人像時,光線是很重要的。
攝影棚的人像總是有光線加持,但事實上,我們生活的空間,就是一個巨大的攝影棚。
白天拍人像,要運用太陽光,晚上拍人像,要運用燈光。
拍人像時,一定要尋找光線。
逆光、背光、測光,嘗試不同的光線,會給照片帶來不同的感覺。
05出其不意想一想,你在拍人像的時候,是不是總是習慣讓拍攝對象站在合理的位置,擺出合理的姿勢?
其實大可不必,無論是旅遊還是生活,想拍出更好的照片,首先一點就是要讓被拍攝者感到舒服。
讓你的拍攝對象自由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讓他們放鬆的同時,你也就可以得到一些更為自然的畫面。
所以在這裡,長焦是比較好的選擇,不論是手機還是相機,給你的拍攝物件留出空間,把自己想象成「狗仔隊」。
尤其是在拍孩子時,你會發現,這招特別有效。
06加上道具只拍人像的照片,是單調的。
適當的加上一些道具,你就可以創造另一些興趣點,讓你的照片更有趣味性。
不要死板的只是為了拍攝人而拍攝人,隨便的一些小道具不僅可以讓模特更放鬆,同時也可以讓照片更有故事感,更有深度。
07拍攝不完整使用長焦鏡頭,或者只是單純的臨近一些,只截取拍攝物件身體的一部分來拍攝。
比如,只拍攝一個人的手:
亦或者是只呈現一個腦袋頂,這都會給觀看著留下想象空間。
有時,圖像中遺漏的內容比包含的內容更吸引人。
08利用遮擋來突出除了直截了當地只拍攝身體的某一部分,你當然也可以利用遮擋來呈現自己的創意,比如,拍攝物件用手或者衣服遮擋住臉,亦或者用一些前景來遮擋,
這樣做,不僅意味著畫面留給了觀眾更多的想象力,同時,也可以引導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想讓他們關注的部分。
@Kim Hanskam09嘗試連拍拍攝人像時,無論是擺拍還是抓拍,連拍都是一個好習慣,擺拍時,連拍幾張照片,可以防止閉眼等情況的發生。
而抓拍時,連拍可以保證你拍到一個姿勢更好,位置更佳的人像作品。
10離開舒適區其實以上的一切技巧,都在說明一個問題,我們拍照時,總是存在一個「舒適區」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拍攝角度、構圖方法、焦段選擇,當我們習慣它時,就不願意做出改變。
所以,很多人拍出來的照片,總是千篇一律。
嘗試突破自己,走出舒適區,你的人像作品,才會展現出新意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