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年四季,都會有好看的風景。但是,最好看的風景還是春天。
因為,一年之計在于春。
春天代表著新生,也孕育著希望。看著漫山遍野的春意,嗅著清風送來的花香,我們當然會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機或者相機,拍下此刻的美好。
春天風景秀色可餐,如何拍攝出漂亮的照片?侍墨把拍照技巧,總結成攝影口訣,幫助您快速提升拍照出片率——
1、橫平豎直基礎線
2、廣角加持對中間
3、前景增加層次感
4、線條流暢指得遠
5、早晚拍照天更藍
風景照片更好看,攝影口訣記心間,新手拍照有捷徑,關注侍墨天天看。
如果是拍攝小花、小草的特寫照片,或許我們可以忽略水平線;但若是拍攝風景或者是人像,水平線就是非常重要的攝影「基礎線」。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平的。橫平豎直,既是自然規律,也是做人的基礎。
攝影可以創新,但是要建立在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的基礎之上。
拍照片要把相機或者手機端平,讓水平線平行于照片的底邊。如果遇到帶有豎線的景物,比如圍墻或者建筑,要讓豎直線垂直于照片的底邊。
無論你是拍攝風景或者是拍攝人像,都要記住,橫平豎直是基礎。
找準了基礎線再拍照,照片肯定歪不了。
很多手機的默認攝像頭,是廣角鏡頭。
用廣角鏡頭拍照,有什麼效果呢?
簡單講,用廣角拍照的效果就是「中間收縮+四邊擴張」——
如果你把攝影主體放在照片中間,你會覺得照片看上去比實際距離更遠;而位于照片邊角的景物,會因為廣角畸變的原因,被拉扯變形。樹木和房屋,都會向中間傾斜,豎直線也會變成斜線。
因為廣角鏡頭的這個特點,所以我們拍照的時候,應該用位于照片中間的景物,作為「橫平豎直」的參考線。
或者說,為了防止攝影主體變形,我們可以把攝影主體放在照片的中間。用廣角鏡頭把景物拍攝出「看上去比較遠」的效果。
既然是拍攝風景,那就要分出個遠近高低來。
但是,照片本身是平面的,而景物卻是立體的。如何把風景照片拍攝出層次感和立體感呢?
用攝影前景拍攝出層次,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攝影前景,顧名思義就是位于鏡頭最前方的景物。就像我們吃的三明治,最前面的一層,就是攝影前景;中間的是中景,最后面的,當然就是攝影背景。
如果能夠把風景照片拍得跟三明治一樣,層次分明,那麼遠近高低當然也就分出來了。
攝影前景怎麼找?攝影前景很好找。既然是拍風景,那麼拍照環境里當然會有一些綠植,小花,小草,樹枝綠葉都可以當成攝影前景。
在拍照的時候把這些周邊的綠植放在鏡頭前面,你的照片就有攝影前景了。
有了攝影前景的加持,你的風景照片就更有層次了。
把風景照片拍攝出有近有遠的效果,除了利用攝影前景增加照片的層次感,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利用照片中的線條。
什麼是線條?不用說了吧!
風景中的線條有很多表現。比如說,延伸向遠方的小路,河流,還有連成一排的樹木,向外擴展的樹枝。
這些景物,都是可以利用的線條。
拍攝風景照片,首先要找到可以利用的線條,然后調整拍照角度,讓線條流暢指向遠方。
就算是用手機,只要「順著線」拍照,也可以拍攝出漸行漸遠的效果。
風景照片就有縱深感了。
既然是拍風景,當然會拍到藍天白云。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如果你的拍照時間接近中午,那麼天空就會發白;如果你的拍照時間是早晨或者是下午,照片中的天空就會更藍。
為什麼呢?因為太陽的位置變了,太陽光的強度也會隨之改變。
所以有經驗的攝影師,一般不會選在中午拍攝風景的。因為光線太強了,景物會發白、發亮。最合適的拍照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日出后和日落前的1小時左右。
這兩個時間段的天空更藍,光線更柔和,景物有側影,更容易拍攝出立體感。
因此,想要拍攝出漂亮的風景照片,「起早貪黑」也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