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曼陀羅》
如果說信仰是種嘗試,用人類自己的語言來解釋那些常理所不能解釋的行為,那麼印度這次關乎信仰的美食「牛糞餅」就是讓其他人不能理解的行為。
印度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同時也是貧富差距最大的一個國家,可以說得上是頗具特色了,而印度獨特的傳統習俗也不被其他人所理解。比如印度人們自己奉為圣河的恒河,雖然是南亞次大陸上最大的河流體系,但由于朝圣者的沐浴節、死者骨灰的凈化廠、各種工廠的污染排放地等眾多原因,恒河水的水質已經被污染的相當嚴重,我們確實沒辦法理解印度人們吃喝拉撒都在恒河的行為。
同樣,我們也對其因為視牛為神圣,而簇擁「牛糞餅」上市的迷惑行為感到不解,如果是只是因為信仰不同的話還無法過多評價,但是這種由牛糞和茅草混合而成的「食物」可以用來食用嗎?不敢茍同,據說這種牛糞餅還十分暢銷,每塊大概200克,一盒是2到8塊就可以賣到300盧比(約合人民幣29.
2元)左右。那麼這一系列的迷惑行為到底能用什麼道理來解釋呢,我們還是得說回印度的信仰與習俗。
舊世界殘留下的獨特習俗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當然也流傳下一些古代的封建制度,「種姓制度」就是其中影響最深的一種。它以婆羅門為中心劃分了很多高等人群的種姓和底層人們的種姓,并以此來影響著每個印度人的世界觀、價值觀、風俗文化等。
受種姓制度的影響建立起各種不同的社會階級,構建起了大家約定俗成的行為常識,其中包括是否要吃素、死后世界、婚禮祭祀文化、恒河能洗去每個人身上的罪孽、牛身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無價的......雖然「種姓制度」在1947年已經廢除,但是其帶來的影響已經深入到了每個印度人的生命中。
前幾年卡納塔卡邦遭遇干旱的時候,人們想到的第一個辦法居然是求雨儀式,當地的巫師聚眾舉行儀式為地區求雨。儀式內容是給兩只青蛙盛裝打扮舉辦一場盛大的婚禮,當地的新聞也大肆報道,眾多民眾也都十分相信。
在日常生活中印度人也養成了很多獨特的風俗,比如說以手抓的形式就餐,并且世界上只有印度這個現代國家還在堅持著這一習俗,「生在一條河,死在一條河」同樣也寫進了印度的習俗中,他們堅信圣河——恒河中的水可以洗凈所有生前犯過的罪孽,在死后把骨灰撒進恒河里就能得到解脫。
多年間有很多人通過在恒河水中沐浴浸泡的方式洗凈自己的污穢,哪怕恒河水也是他們的直接飲用水來源地,由此可見衛生問題對于信仰和風俗文化來說不值一提,這也正是中國游客們所無法理解的地方。
在很多現代人的認知中,會覺得這是舊世界中的「殘羹冷炙」,更何況沒有任何衛生條件可言,但對于印度人來說這只是信仰的一部分。想來這也是印度能夠暢銷「牛糞餅」的原因之一吧。
在印度,有一種祭拜節日名為「Pongal」,這一天人們會紛紛走在街上通過互相扔丟牛糞餅的方式來祈福,雖然這種節日不允許印度的女性參加,但是婦女們通常會通過點燃牛糞餅的方式讓那種獨特的泥炭味彌漫在空氣中,對于印度人來說這種氣味非常的親切和舒服。
印度獨特的「牛」文化
「牛」在于印度人心中的地位可以同埃及人心中的「貓」來形容,同樣是神圣的代表,在印度的一些地方游客們甚至可以在街道和人行道中看到隨意走動的牛,并且在印度國家里是忌諱食用牛肉和牛皮制的物品的。
不光是用牛糞制作成牛糞餅,他們甚至還利用牛尿做起了保健品的生意,曾經有一位訪問美國的印度總理——德賽,就表示過自己之所以活到80多歲長壽,就是因為天天都飲用牛尿,并吹捧其是世界上最有營養的飲品。
所以近幾年被中國游客們知曉的「牛糞餅」并不是心血來潮的突然產物,而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這種由牛糞添加干草的餅其實并不是用來食用的,不要看它叫做餅就當成了一種食物。它的用度十分寬泛,可以像剛剛講述的用來祭拜牛神和向神靈祈福。
并且有很多富人也會把牛糞餅貼到外面的墻上,越多的牛糞就象征著越富有和越尊貴。另一方面它還可以充當助燃的燃料,并且因為其獨特的氣味受到了廣大印度人們的好評,只有極少部分虔誠的信徒會把它直接食用。
所以在印度的街頭就有很多販賣牛糞餅的小攤,在固定的一些節日中他們都能大賺一筆,受網絡發展的影響這種奇特的產品在亞馬遜和eBay等一些拍賣網站上也十分受歡迎,往往都會賣脫銷,在資金刺激的影響下也誕生了一些旁支的「黑暗料理」,「核桃巧克力牛糞餅」、「五香牛糞餅」、「咖喱牛糞餅」等也進入了越來越多的游客眼中。
信仰——一群人的靈魂
如果說「信條」是每個人的靈魂,那麼「信仰」就是一群人的靈魂,為了它哪怕明知道恒河水中的水質沒有達到飲用標準,印度人們還是會喝下它,哪怕知道這里有排放下的污水、骨灰、寄生蟲,他們也還是會沐浴洗脫自己的罪孽。人群之間的信仰不同罷了,就像埃及人為了信奉貓咪而故意輸掉了一場戰爭一樣。
信仰帶給人們力量的同時也會影響其他的選擇,而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在理智的情況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雖然這種重口味的「牛糞餅」我們難以接受,但也同樣佩服他們能為了自己的信仰從一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