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時,一定要注意照片中的「柱狀物」,比如,樹干、柱子···
不論是大的、小的、近的、遠的,如果在照片中發現了,都必須要更外地留心,它的存在突不突兀,礙不礙眼。
1
@JingiPhone 11她對我說:城里面,十三層樓有多高啊?我一輩子都沒見過那麼高的房子!
拍人像,關注點可不能都只放在人像上。
實際上,人物周圍的豎線條對于畫面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比如這張照片,奶奶的穿著很有民族特色,衣色也有別于環境。
但是,還是覺得不突出。
環境比較亂是一方面,中間這根柱子,也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解決辦法:
如果是我來拍,會沿著奶奶左右兩邊的柱子進行豎剪裁,把左右的空間拿掉。
主要刻畫人物,人文味道更濃。
2
@summer手機拍攝后期:retouch、潑辣、Snapseed這張照片問題有二,拍的是剪影,但是,地面的草還有一些高光,顯得很雜亂。
拍的是對稱,然而最右邊的這棵樹,粗黑樹干的存在,太過搶眼,破壞了畫面的平衡。
解決辦法:
如果是我來拍,會把右側向內再剪裁一下,然后,降低暗部,增加一點對比度,
3
@南橘北枳_
北京下雪了 抓緊拍照這張照片,乍一看結構很簡單,三分法構圖。
但是,在主體的呈現上,有點飄忽。
按理說,這張照片的主體,應該是鴨子,對應的主體,應該是橋。
但是,最終給人的感覺,最搶眼的反而是中間的雪,鴨子和橋的存在感很弱。
解決辦法:
如果是我來拍,如果還用橫構圖,那麼,就把橋拿掉。
這樣,一排鴨子和一排雪形成對應,呈現的,就是線條簡約之美。
如果不想這樣抽象,還是想表現鴨子,那麼,不妨用豎構圖,只截取兩只鴨子。
這樣,中間的雪和遠處的橋都被弱化,鴨子的存在感會更強,更有主體的感覺。
4
@李超然小米11pro
《相遇》
過年拜年,發現這個老爺爺獨自坐在家門口,詢問得知爺爺八十多歲了,家中兒女去拜年了,爺爺身體看起來不錯,生態安詳坐在門口。那為什麼叫相遇呢?他八十多歲了,是否能想到今天此刻有位小伙子為他拍一張簡簡單單的照片,兩個彼此不同的老年人和年輕人因一張照片而產生片刻交集。生命的奇妙之處也在于你在未來無法遇到哪些人。也許在爺爺腦海中那一刻,拍照簡簡單單的一件事情在他看來是是那一天最有意義的事情。
看見留言字兒多的,我就忍不住要評一下。
其實這張照片和第一張照片問題類似,都是拍攝環境出現了問題。
可以看到,黑色的鐵門邊上是白磚,兩者的對比非常醒目,甚至是刺眼。
那麼,這種黑白反差之下,黑衣老人仿佛就被劃歸到了黑色鐵門的一邊。
人物不突出,黑白對比反而突出了。
解決辦法:
如果是我來拍,鑒于老人的衣服是暗色,我會選擇正面拍攝,只拍攝鐵門,而不會拍攝邊上的白墻,那麼,老人所處位置以及他身上的高光,都會讓他看起來更醒目。
5
@祥無春這張照片,密密麻麻拍了一大堆,天、樓、橋、牌、車。
讓人找不到重點。
不過,還是給你兩秒鐘,讓你再審視一下照片,看看有沒有某一個部分,能抓住你的注意力。
找到了嗎?
我,看到的是這里。
為啥?
因為在這密集的場景中,這輛車,以及它所處的空間,卻是獨立的,那麼,它和那些密集的建筑以及車流,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對比。
解決辦法:
如果是我來拍,可以看下我之前拍的這個故宮。
當別人都將注意力放在拍攝故宮的建筑上時,我卻將刻畫的重點,放在了午門前的人影上。
這樣,單獨的人影和遠處層疊的建筑,就會產生對比——《夢回紫禁城》是不是很貼切?
那說回這張照片,如果,抓拍一輛車,下側居中一點放,重點呈現。
那麼,它和上面堆疊的物體,也會形成一種非常懸殊的對比。
照片就有重點了。
6
@felicityiPhone X
一張船的位置居左,一張船的位置居中,如果你覺得有點別扭,那問題可能就出現在了拍攝時機上。
解決辦法:
第一張照片,很明顯,后面的建筑是很對稱的。
那麼,這艘黃色的船,放在了畫面偏左的位置,就不如放在居中的位置,會更符合對稱性構圖。
第二張照片,遠處的建筑,是一個近大遠小的結構。
那麼,這艘船,放在畫面居中的位置,且船頭向左,就會讓照片右側的重心太沉,不如等待一艘船,放在這個位置。
它駛向建筑,和建筑有個呼應,同時,也讓照片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