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木結構的黑白房子旁邊是半木結構的黑白房子,其間有一座高聳的黑白教堂塔樓(如下圖)。」這猶如一個只有黑白兩色的魔法世界,但它確實是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小城弗羅伊登貝格的真實寫照。最近兩三年,這個黑白小城儼然成為全球「網紅小城」,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這猶如一個只有黑白兩色的魔法世界。
17世紀建成的老城區
人口雖然不多,只有1.8萬多,但弗羅伊登貝格是一個地道的小城。從大城市科隆到弗羅伊登貝格有90公里的路程,開車大約要1個小時。弗羅伊登貝格現在沒有火車站,因此游客必須先坐火車到鄰近的錫根,然后再乘巴士到達當地,而且巴士每小時才一班車,這也給造訪者帶來一些不便。
從停車場出發,《環球時報》記者沿著奧蘭尼恩大街到達半山腰,突然一座座半木結構的房屋出現在眼前,這就是小城的招牌地點——老城區。
據介紹,弗羅伊登貝格1389年首次在歷史記載中被提及,其意思是「弗羅伊登城堡」。
1540年,一場大火燒毀了小城的城堡和居民區,之后在當地伯爵和富豪的努力下,小城進行了重建。新的小城被城墻和護城河包圍,城內是一排排有序的居民房屋。不幸的是,小城在1666年再次被燒毀。這一次,居民們不再建設城墻和城堡等防御設施。現有的街道框架就是當時建成的。居民們在廢墟上建起一座座半木結構房屋。
科隆大街。
半木結構房屋是德國的建筑瑰寶。早在12世紀,德國人就開始建造半木結構房屋。當時,富人們興起石砌建筑。平民百姓用不起石料,當地森林資源又豐富,于是就地取材,建造半木結構房屋。造房用的橡木質地很硬,防腐性能好,能保證房屋的牢固度。
黑色桁架與白色墻壁營造出簡潔明亮的效果,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因為沒有余錢裝飾,黑白色調的房子越來越多,最后竟成了獨特的風景。目前,德國各地約有250萬座半木結構房屋,但與弗羅伊登貝格不同,大多是彩色的。
弗羅伊登貝格的老城區在二戰中幸存下來,沒有受到嚴重破壞。二戰后,它被列為古跡,80多座半木結構房屋得以保留。後來,當地政府對這些半木結構房屋內部進行了改造。
從公園俯瞰老城區。
仿佛置身格林童話世界
來到小城的人,大多徑直跑到北邊山上的庫爾公園,這里是欣賞老城區全貌最好的觀景點。一條陡峭的山路可以通往庫爾公園觀景台。走過120個台階后,記者立刻明白為什麼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會來到這里。在這里,弗羅伊登貝格的老城區盡收眼底。
就在我的下方,80多座17世紀的半木結構房屋和諧地排列在一起,尖尖的屋頂緊密相連,仿佛置身格林兄弟的童話世界。
所有房子其實都不同,各有各的木架結構和特色,17世紀的建筑師已經在考慮一座城市如何呈現出特別上鏡的外觀。難怪,社交媒體上的圖片能讓小城變成旅游熱點。
老城區的泉水池。
值得欣賞的不僅是小城的全景,游覽老城區的小巷也是必須的。記者沿著離庫爾公園最近的科隆大街出發,穿過郵局街、烏特爾街、米特爾街,再到市場街,總能發現美麗的畫面。來自美國的一位游客對記者說,老城的景色美得令人難以置信,自己仿佛進入了一個只有黑白兩色的魔法世界,讓人短暫迷失自己。
弗羅伊登貝格不僅有黑白房子,這里也有許多充滿樂趣的活動,比如附近森林里的露天劇院,每年夏季都會上演兩部面向兒童和成人的新作品,吸引約5萬游客。
小城還有兩座博物館,展示小城的歷史,還有不少出自小城居民的手工作品等。小城還成為《雅各布的兄弟》等影視劇的取景地。游客也可以在周圍的小徑來一趟遠足。
小巷里的房屋各有特色。
不是博物館,是生活區
小城走紅后,也讓習慣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居民有點不習慣。目前,小城平均每年接待數萬過夜客人,這不包括大部分當天游玩的客人。盡管數字不高,但已出乎小城意料。市長妮可·雷舍克向德國媒體解釋說,許多游客很難記錄,不少巴士游客停留數小時。
記者在小城旅游中心的紀念品商店看到,這里的紀念品都很小巧,有半木結構房屋圖案的腰包、鑰匙圈等,可以輕易地放在行李箱中。記者選購了一個蠟燭套,當點燃蠟燭時,可以看到透明套子上的各種不同的半木結構房屋。
旅游中心的一位女士聽說記者來自中國,特別介紹了小城的各個景點。她說,自從日本電視台報道了小城,日本游客大幅增加。為此,小城的城市簡介和地圖有了日語版,她希望中國游客也能多起來。
老藥店。
現在,市政府投入200萬歐元修復庫爾公園,觀景台旁邊也將多一家咖啡館或售貨店,陡峭的山路也已經翻修。市政府希望城內安排小型自動駕駛電動巴士,能將游客帶到各個景點。小城還涌現出多家酒店、餐館及紀念品商店。
看著熙熙攘攘的游客涌入寧靜的小城,尤其是5月至 9月,老城區小巷中變得特別擁擠。「大多數游客都很友善。」住在一座漂亮的半木結構房屋中的芭貝尓說,這對小城經濟很重要,現在不少當地人從事旅游業。但市長妮可·雷舍克表示:「小城不是博物館,而是一個生活區,我們必須考慮居民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