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阻塞了愚公的村莊一樣,位于印度比哈爾邦加雅縣的格勞爾村被格勞爾山(Gehlaur)所阻隔,讓整座村莊世世代代與世隔絕。
最近的城鎮直線距離村莊僅有6公里,但為了繞開這座90米高的山峰,村民們卻要多走65公里的山路才能到達城鎮。山路無比陡峭艱險,每年都會有人掉下懸崖喪命的消息。
格勞爾村的周邊地形,穿山公路是後來修建的
而如今,天塹變為通途,原本需要走65公里才能到的村莊,現在僅需走15公里就能抵達。
當人們享受著山路的便捷時,他們的腦海中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一個人——達什拉特·曼吉,印度的「愚公」,那個為了實現對亡妻的一個承諾,就花費22年時間徒手挖山的男人。
1934年,達什拉特·曼吉出生在格勞爾村的一個穆薩哈(Musahar)家族,該家族屬于印度種姓中最下等的「達利特」等級(意為「不可接觸者」)
作為種姓制度下的最底層,曼吉從小就生活在貧窮與歧視中,窮苦與饑餓給年幼的曼吉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除了貧困,曼吉童年里最印象深刻的還有另一件事:格勞爾村長期與世隔絕,村民們想要外出采購、就醫、上學,都必須在長達65公里的山路上艱難跋涉。曼吉時不時就會聽到,他認識的某個人從山上掉了下來的消息。
為了掙錢,1947年,年僅13歲的曼吉離開了家鄉,步行200公里到了丹巴德市,并在這里找了一份煤礦工人的工作。由于年紀小,沒經驗,曼吉干的是最苦最累、別人都不愿意干的臟活,并且足足干了7年,
也正是一段煤礦工人的經歷,讓曼吉養成了堅韌不拔的品格。
1954年,曼吉返回了格勞爾村,并與他的一生摯愛——法爾古·尼德維成婚。婚后的曼吉依然過著的貧窮的生活:他沒有土地,只能靠給高種姓的鄰居當佃戶為生,辛苦一天的收入勉強夠一家人糊口。
盡管生活貧困,但曼吉依然覺得很滿足:他有一個勤勞肯干、并且十分愛他的妻子;妻子還為他生下了一個孩子。曼吉覺得他已經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接下來他只需要繼續努力工作,將孩子養大成人,然后和愛人過完這平淡又充實的一生。
這對于曼吉來說,也未嘗不是一種簡單的幸福。
天有不測風云,1959年的一天,曼吉一家的命運被永遠改變了。
那天,曼吉正在山對面的田地的干活。中午,尼德維去給曼吉送飯,但山路實在是太陡峭了,沒有扶手也沒有階梯。一個普通人,手腳并用才能勉強爬過,而尼德維此時不僅懷孕,還必須雙手扶著頭頂上的水壺,僅用雙腿一步步地小心挪動。
就在靠近山頂時候,尼德維踩在了一塊松動的巖石上,巖石被她踩落,而尼德維也滑倒了。她和從山上滾落下來,誰也沒有聽到她的尖叫與求救聲。
正在田地里干活的曼吉也察覺到了不對勁,正常情況下妻子應該早就到了。就在這時,一個鄰居急匆匆地跑來,上氣不接下氣地對曼吉說:你妻子在爬山的時候摔倒了,她現在在山下,重傷。
格勞爾村里沒有醫院,在鄰居們的幫助下,曼吉花了五個小時才將妻子送到了山對面的醫院。但尼德維本就受傷嚴重,加之沒有及時的救治,最終在生下一個七個月大的女嬰后,死在了曼吉的懷里。
感受著懷里逐漸冰冷的尸體,曼吉悲憤地嚎啕大哭,親戚和鄰居們在一旁默默搖頭:他們清楚地明白,只要穿山的山路一天沒有修成,就還會有人死在那條陡峭的山路上。
曼吉為他的摯愛舉行了一個簡單的葬禮,并將她埋在的山腳下。在這件事之后,曼吉多次請求當地政府為格勞爾村修建一條穿山公路,以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不出所料,曼吉的請求被拒絕了,「政府不可能為了一個偏僻的村莊投入巨資修路」,鄰居們也是這樣安慰曼吉的。在他們看來,曼吉的行為只不過是悲傷過度的表現,他很快就會回到地里干活,他是家里的頂梁柱,還有兩個孩子和父母要養活。
政府的拒絕,親朋好友的不理解讓曼吉無比沮喪,但曼吉始終沒有放棄他修路的決心,他恨這座大山,這座大山奪走他妻子的生命、這座大山讓他們村莊與世隔絕。
在妻子的墳前,曼吉莊嚴地許下了自己的諾言: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內,一定要修一條穿越大山的山路,讓天塹變為通途。
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他敢于完成在他人根本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盡管人們都不看好曼吉的計劃,但曼吉根本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他只在乎自己應該如何去實現他的目標。
1960年,曼吉賣掉了家里僅有的三只山羊,用這些錢買了一個錘子和鑿子,正式開始了他的漫漫挖山路。他的計劃很簡單:每次鑿掉一塊石頭,直到鑿穿這座大山。
每天清晨,曼吉都會在日出前起床,趕到鄰居家的田地耕種,這是他唯一的收入來源。在進行了一早上的高強度體力勞動后,然后他會來到山下進行他的鑿山工作,直到傍晚日落。
曼吉是個固執的人,但他并不盲目,他知道這些巖石很硬,如果只是硬鑿,自己再用幾百年也鑿不穿這座大山。于是他用了一個很巧妙的方法:曼吉會先在石頭上放上木柴猛燒,等到石頭燒得滾燙時再向上面潑冷水,內外溫差不均的石頭很快就會破裂,敲起來就輕松多了。
僅憑一人之力完成一條穿山路,毫無疑問是巨大的挑戰。曼吉不僅要承受巨大的體力消耗、面臨風云突變的惡劣天氣,更要時刻小心陡峭的地形,稍有不慎,他就可能摔下山去,重蹈他妻子的命運。
每一天,曼吉都是將自己的生命作為賭注,參與到一場與命運的豪賭中。
曼吉的行為很快傳播了整個村莊,沒有人理解曼吉的做法,很多人甚至稱呼他為「瘋子」,就連曼吉的父親也痛斥曼吉,讓他趕緊放棄這不切實際的行動。也有好心人勸他,認為曼吉應該去找個好工作,給兩個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更重要。
無論的惡意的譏諷還是好心的勸告,曼吉都沒有放在心上。他將生命中的全部都放在了開鑿這座大山上。
時間飛速流逝,無論春夏秋冬還是風霜雨雪。每一天,村民們都會在山腳下看見那個似乎永遠不知道疲倦、揮舞著錘子的身影。
他們看著他原本挺拔的身軀一天天地彎曲下來,他們看著他原本烏黑的頭髮逐漸變灰、再變白,他們看著原本不可逾越的大山居然一天天變矮下去。
他們驚訝地發現,曼吉居然真的要鑿開這座大山!并且他一直在這樣做,越來越多的村民被曼吉的行為所感動,開始支持曼吉,人們給他捐贈了食物和工具,村里的年輕人也會經常和他一起去鑿山。
一次,警察以曼吉涉嫌私自開挖山體、盜采石材的罪名將他逮捕,但全村人都去為他抗議,最終曼吉被釋放了。
1982年,在全村人的共同見證下,所有人合力將山路上的最后一塊石頭推開。這條耗費了曼吉22年光陰,僅用一把錘子和鑿子開鑿的道路,終于完成了。
真正的「天塹變為通途」
這條路長110米、寬9.1米、高7.
7米,幾乎由曼吉獨自一人修建而成,足以夠十幾人迎面通行,路面雖然凹凸不平,但必要時足夠容納兩輛汽車通過。
曼吉修的山路
這條山路的修建,讓格勞爾村和周邊的數十個村莊,終于結束了與世隔絕的歷史,原本需要走上幾個小時才能抵達的城鎮,現在只需要不到一個小時就能走到。村民在教育、醫療、購物等方面,再也不用受到交通上的限制了,每個人都對曼吉充滿了感激之情。
曼吉花費22年獨自修建山路的事跡很快傳遍了當地,他的故事先是登上本地媒體,然后又登上全印度的頭條,甚至傳遍了世界。
了解到這個故事的人們無不對對曼吉充滿了感動與敬佩,他們給曼吉起了一個充滿敬意的稱呼「山人」,并且尊敬地稱曼吉為「BABA」——這是印度語中的尊稱。
從前,曼吉只是一個種姓最低賤者,一個別人眼中的瘋子;但現在,他成了當地人甚至全印度人眼中的英雄,他用自己的努力活成了別人眼中的傳奇。
按理說,曼吉此時應該休息了,他應該好好享受和家人的時光,但是他沒有。曼吉修的路很不平坦,人們走起來雖然近了很多,但依然不是很方便,曼吉想要憑借自己的聲望,從政府那里要來一筆撥款,將他修建的小路升級為平坦的水泥路面。
在此后幾十年,曼吉曾多次向當地政府尋求撥款,但始終沒有成功。一次,他甚至沿著鐵路徒步近千公里前往首都新德里,
希望能和當時的印度總理英吉拉·甘地會談,好要到一筆修路的經費。雖然最后還是沒有成功,但曼吉成名之后不忘家鄉的舉措打動了無數人,能夠支持曼吉這樣做的,是他對亡妻的愛和對家鄉沉甸甸的責任感。
直到2006年的一次媒體活動中,曼吉與當時比哈爾邦的首席部長尼蒂什·庫馬爾見面,庫馬爾對于曼吉的事跡很是敬佩,當場同意了曼吉的撥款申請,并且以政府的名義給曼吉家發放了5英畝的土地和一家磚瓦房作為獎勵。
曼吉和比哈爾邦首席部長的合影
曼吉只接受了房子,而將土地捐給了村里,他希望村里能用這塊土地蓋一間學校。
2007年7月23日,格勞爾村的山路翻修工程才剛剛開始,曼吉就病倒了。
他被檢查出患有膽囊癌,比哈爾邦政府出錢將他送到了新德里的全印度醫學科學研究所進行治療。
但曼吉年事已高,兩天后,他的病情惡化并且被轉移到了重癥監護室。全印度最先進的醫院也沒能挽救他的性命,2007年8月17日,達什拉特·曼吉在病床上逝世,享年73歲。
直到離世,曼吉也沒能見到公路的通車。在曼吉離世后,比哈爾邦政府為曼吉舉行了國葬。
2011年,公路終于修建完成,出于紀念,村里用曼吉的名字來為這條公路命名。
同時,曼吉的雕像、郵票也在印度各地出現,人們以這種方式,來紀念這位生于平凡死于偉大的傳奇人物。
曼吉頭像的郵票
曼吉的一生充滿了挑戰,他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一句話:人不應以其出身、財富和社會地位來論高低,決定一個人的層次,要看他的精神品質是否強大。